前言
自 2021 年 6月 USB-IF 发布 PD3.1 规范以来,快充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年 10 月,苹果推出了首款支持 PD3.1 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及其 140W 充电器,标志着 PD3.1 技术的实际应用。
据充电头网的统计,截至 2025 年 3 月,支持 PD3.1 快充的设备已超过 110 款,涵盖笔记本电脑、迷你主机、AI算力服务器等终端设备,以及充电器、充电宝、扩展坞等九大配件品类,显示出 PD3.1 生态的快速扩展和成熟。
PD3.1 设备汇总
充电头网结合过往新闻、评测、拆解以及各大电商平台在售商品,统计了目前支持 PD3.1 快充的设备,并将相关信息汇总成下表。
从表格可以看出,目前支持 PD3.1 快充的设备主要有笔记本电脑、迷你主机、AI 算力服务器这三个品类的终端设备,所属品牌也相对集中;配件生态则“百花齐放”,包含外置显卡、扩展坞、显示器、充电器、排插、车充、充电宝、户外电源以及一分二数据线共计九大品类。
PD3.1 设备品类
自 2021 年苹果推出首款支持 PD3.1 的笔记本及充电器以来,至 2025 年 3 月,PD3.1 技术已渗透至配件与终端设备全链条。充电器(44%)与充电宝(18%)合计占比超六成,服务于笔记本(10%)及迷你主机(1%)、算力服务器(1%)等终端设备,满足其高功率快充需求。此外,排插(6%)、扩展坞(5%)与显示器(5%)则通过多设备供电与扩展功能,强化办公与娱乐场景的兼容性。车充与户外电源(各 4%)适配移动出行与户外用电需求,体现技术向细分场景延伸。
根据具体数量统计,目前 PD3.1 快充设备生态已覆盖 110 款产品,形成以充电器(48 款)与充电宝(20 款)为核心的市场格局——二者不仅为PD3.1终端设备(如笔记本、迷你主机、算力服务器)提供高功率快充/供电,更能向下兼容手机、平板等主流设备,强化技术普适性。
与此同时,周边配件生态持续扩展,排插(7 款)、扩展坞(6 款)、显示器(5 款)、外置显卡(1 款)通过多接口集成与场景适配,满足办公与多设备协同需求。整体生态呈现“核心驱动+多元拓展”特征,产品矩阵日趋完善,技术兼容性与场景覆盖力持续提升。
PD3.1 设备品牌
当前 PD3.1 生态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既有 绿联(11%)、倍思(7%)、安克(6%)等配件厂商占据主导地位,也有 苹果(4%)、戴尔(4%)、机械革命(3%)、联想(2%)、 微星(1%)等终端设备品牌积极布局终端设备和相关配件产品,同时来自其他不同领域的配件品牌也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的配件。
整体而言,支持 PD3.1 设备的品牌分布较为分散,头部效应初显,但多数品牌占比低于 3%,反映出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领域厂商正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争夺市场份额,推动 PD3.1 快充技术在消费电子、办公设备、新兴科技等多场景的普及与生态完善。
从柱状图可以直观看到不同品牌中支持 PD3.1 设备的数量,当前 PD3.1 设备生态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绿联(12 款)、倍思(8 款)、 安克(7 款)等配件厂商占据市场第一梯队;苹果(5 款)、DELL 戴尔(5 款)、机械革命(4 款)、联想(3 款)、华硕(3 款)等终端品牌专业厂商紧随其后,也推出了不少终端设备和配件。
尽管头部品牌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但多数品牌设备数量在 1-4 款之间,市场分布较为分散,反映出 PD3.1 技术在消费电子、办公设备、外设装备等多领域加速渗透的同时,各厂商正通过差异化产品争夺市场份额,推动生态向更丰富的场景延伸。
PD3.1 设备功率
USB PD3.1 功率档位生态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140W 功率档位以 99% 的绝对占比成为市场主流,反映出该功率档位在兼容性、设备需求及技术成熟度上的综合优势,既能满足笔记本电脑、电竞设备等中高功耗设备的供电需求,又降低了厂商的开发适配难度;而 240W 仅占 1%,表明超高压大功率场景仍处于极小众阶段。
当前 USB PD3.1 设备功率档位中,240W 最高功率仅 1 款设备支持,来自 Delta 台达;而 140W 档位以 109 款占据绝对主流,该功率目前已经能满足中高端笔记本、电竞设备等的供电需求,在兼容性和市场适配性上更具优势,成为厂商优先选择的方案。市场正处于从基础快充向更高功率过渡的阶段,设备需求与技术成熟度共同影响着功率档位的生态布局。
充电头网总结
PD3.1 生态体系已在终端设备和配件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从终端设备角度看,笔记本、迷你主机和 AI 算力服务器构成了核心市场,产品数量虽不及配件丰富,但代表了对高功率快充需求的直接响应。配件方面,从充电器、充电宝到排插、扩展坞、显示器等九大品类均有所布局,充分体现出技术向办公、娱乐和移动出行等多场景延伸的趋势。
从品牌和功率分布来看,虽然绿联、倍思、安克等配件厂商凭借较高产品数量形成市场第一梯队,苹果、戴尔、机械革命等终端品牌也在积极开拓市场,但整体品牌分布仍较为分散,头部效应尚在初步显现。此外,140W 功率设备占据了绝对优势,显示出厂商在兼顾兼容性和高功率需求之间寻找最佳平衡,而超高功率 240W 设备则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总体而言,PD3.1 快充技术正以“核心驱动+多元拓展”的模式不断推动消费电子和办公设备等领域的升级与普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