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2月,三星Galaxy S25系列正式上市,据相关了解,这代系列手机取消了内置磁环,这个设计引发了行业热议,与苹果MagSafe等方案不同,三星Galaxy S25系列是通过认证第三方磁吸保护套实现Qi2标准兼容,这一方案或为将来的手机无线充电生态带来新变化。

Qi 2.1 标准

先来了解一下三星Galaxy S25系列所用到的无线充电标准,目前三星Galaxy S25 系列是全球首批支持 Qi2.1 无线充电标准的智能手机,Qi 2.1标准由无线充电联盟(WPC)在2024年底发布,该标准引入了自动对齐功能和磁性手机壳技术,大幅提升了设备对位精度和兼容性,同时优化了车载无线充电等特定场景的应用表现。

“去磁设计” 背后的技术博弈

再来了解一下去除背后的磁铁对于手机来说有什么好处?简单来说就是两点:成本降低和更加的轻薄,取消金属磁环可减少机身重量,减少硬件成本,带来更加轻薄的手感。

这一设计也直接催生了 “磁吸保护套” 的刚需:用户若想体验 Qi2 的磁吸对齐功能(如车载充电自动吸附、无线充稳定贴合),必须依赖第三方或官方保护壳。三星官方并未提供技术文档,导致初期第三方配件稀缺,但随着 WPC 首次为手机壳开放 Qi2 认证,市场格局迅速变化。

根据充电头网统计,至2025年3月,已有五款专为S25系列设计的磁吸保护套通过Qi2认证,涵盖 Spigen、ARAREE 两个品牌,标志着 “无磁铁手机 + 磁吸壳” 模式的正式落地。

保护套厂商或迎来新机遇

全系取消内置磁环,将磁吸功能 “外包” 给保护套。这一决策看似背离趋势,实则为手机配件市场开辟了新赛道:没有磁铁的 S25 系列,反而让保护套厂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很多人在购买手机时为了避免磕碰的影响,大多数都会给自己的爱机配备有保护套。这次三星的 “去磁” 策略意外激活了配件产业链。传统保护套厂商不再局限于防护、美观功能,而是成为无线充电生态的关键一环。

图源:Spigen

以 Spigen 为例,其为 S25 定制的保护壳内置磁环,通过了 Qi2 认证,还兼容三星反向充电功能。第三方品牌的创新甚至倒逼三星调整策略:尽管官方未开放技术支持,但通过 WPC 的通用标准,配件商得以自主研发兼容方案。

用户与行业的双重受益:标准化下的新生态

对于用户而言,“无磁铁” 设计带来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无需为内置磁环支付额外成本,同时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功能的保护套(如支持 Magsafe 的车载支架壳、支持快充的散热壳)。WPC 的 Qi2 认证确保了配件的兼容性,避免了 “杂牌壳充电不稳” 的痛点。

行业层面,三星的策略推动了无线充电标准的普及。Qi2 协议不再依赖手机厂商内置硬件,而是通过模块化配件实现 —— 这为安卓阵营提供了新路径:中小厂商无需投资磁环研发,只需采购认证配件即可接入生态。

充电头网总结

三星 S25 的 “无磁铁” 设计更像是一次对无线充电生态的重构。它打破了“手机必须内置磁铁” 的思维定式,将功能选择权交还用户,同时激活了配件厂商的创新活力。当保护套从 “防护工具” 升级为 “功能模块”,手机行业正迎来从 “硬件竞争” 到 “生态共建” 的转变。

而这种模式或将在未来获得更多手机厂商的采用,一方面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态链,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手机本体的开发成本,让手机更加轻薄。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权被进一步放大:既要“裸机轻薄”,又要“磁吸便利”?一套兼容多场景的磁吸保护套,或许就是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