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D/TYPE-C的点对点连接中,包括供电设备(Source),受电设备(Sink) 和一条可选支持EMCA的TYPE-C线缆。
在PD的通信中,规定了几种报文类型:
SOP:体现的就是Source和Sink的PD交互消息;
SOP_P (SOP’):体现的就是Vconn Source和 Type-C线缆近端插头的交互信息(可选的);
SOP_PP(SOP”):体现的就是Vconn Source和 Type-C 线缆远端插头的交互信息(可选的)。
USB TYPE-C标准中, EMCA可以总结为如下的两种形态,实际表现出来的功能是一致的。
图4-40中, VCONN这根线贯穿在整个TYPE-C线缆中,上图中的Iso隔离二极管是防止VCONN上供的电传导到对端的Source/Sink设备中。
图中VCONN Source 通过VCONN (实际也是一个CC脚) 来检测Ra并供电给SOP_P控制器,方便后续的Vconn Source设备来读该控制器里面的信息(包括线缆能力,产品信息,认证状态,甚至工作模式等等)。
EMCA线缆两头可以任意与VCONN source设备连接,检测机制是对称的。在实际连接和工作后,PD协议允许VCONN_SWAP来变更VCONN的供电方。
图4-41中,VCONN这根供电线在近端的TYPE-C插头处就终结了,支持两个SOP_P控制器的目的其实就是当VCONN供电的角色发生变化时,新供VCONN的设备能将电供应到与之最近的TYPE-C插头上,从而通过CC同样可以读到线缆信息。
这种方式和第一种方式构建的EMCA达到的目的是一直的,所以两个TYPE-C插头中都是SOP_P的报文类型,报文中的信息也是完全相同的。
EMCA线缆TYPE-C头上EMCA芯片。
同时在USB TYPE-C标准中, 还定义了一种MACA (Managed Active Cable)。这种两头都有控制器并且一头是SOP_P,一头是SOP_PP的TYPE-C线缆,从标准定义的来看,这个主要是为了宣称某类特殊线缆尤其是涉及到工作模式相关的信息。而且标准也将其单独定义为Managed Active Cable,并不是普通的EMCA类型。
图5-6中, 其中近端SOP_P控制器的检测和通信与EMCA线缆中的机制一样。
但远端SOP_PP控制器的存在与否,不是靠检测出来的,而是通过先于SOP_P的通信来获知SOP_PP的控制器是否存在,如果存在,VCONN Source设备才会继续发SOP_PP的报文类型与SOP_PP控制通信。
看了还是不懂啊, 带E-mark芯片的数据线相比没有带的数据线有哪些优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