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的简称,又称为“单片机”,是将精简化的CPU、内存、计数器、I/O接口等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可以实现对设备的针对性控制。
无论是手机、家庭电器、工控系统、汽车电子系统还是通信设备,都需要MCU来实现控制、监测和调节功能,MCU以通用性和标准化、灵活性、低成本、可靠性、低功耗等方面的优势,为各种控制需求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MCU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应用
充电头网了解到,比亚迪、公牛、德尔福等品牌汽车充电枪均内置MCU用于整机控制。除比亚迪一款MCU参数不详外,其他MCU部分参数如图所示,下文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
比亚迪BF7106AM64LBTX
BYD比亚迪的BF7106AM64LBTX,是一颗32位车规级MCU,内部集成CAN,LIN,UART等多种通信模块,支持多种通用外设存储,达到AEC-Q100 Grade1品质等级要求。
应用案例
比亚迪1760W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枪
比亚迪这款便携式充电枪支持8A电流输出,支持1760W输出功率。这款充电枪将单独的控制盒转移到插头内部,更加便携的同时,仍然保留重要的安全性能,支持交流过压,欠压,充电过流保护和漏电保护功能,保证充电安全。
相关阅读:
飞思卡尔S9S08AW16A
FREESCALE飞思卡尔S9S08AW16A是一颗8位MCU,内置S08内核,内置16KB Flash和1KB SRAM,采用QFN48封装,面向汽车电子应用。
应用案例
德尔福1760W交流充电枪
德尔福这款8A交流充电枪采用黑色线缆,总长度约为3.3米。这款充电枪为分体式设计,插头与控制盒分开设计。控制盒采用黑色塑料外壳,设有四颗LED指示灯,分别用于电源指示,充电指示,充满指示和故障指示。充电枪采用10A插头,无需使用专用16A插座,充电使用更加方便。
相关阅读:
德尔福2860W交流充电枪
德尔福一款交流充电枪,这款充电枪采用醒目的橙色线缆,支持13A输出电流,2860W充电功率。在充电枪外壳上设有LED指示灯用于指示电源输入,充电,充满和故障指示。充电枪采用16A插头,插头到控制盒的线缆长度约为1.2米,充电枪控制盒到枪头的线长度约为3.4米,满足新能源汽车车主日常充电需求。
相关阅读:
极海半导体APM32F407ZGT6
Geehy极海半导体APM32F407ZGT6内置32位Cortex-M4内核,主频可达168MHz。芯片内置1MB Flash和192KB Sram,支持外设扩展,采用LQFP64封装。
应用案例
挚达7000W开拓者数字交流充电桩
挚达开拓者这款数字交流充电桩为单相220V充电,支持7KW充电功率。充电桩具备车规级充电保护功能和充电状态检测功能,支持远程预约充、蓝牙无感充、即插即充等多种充电模式,适合自用和亲友邻居共享。
相关阅读:
意法半导体STM8S005K6
ST意法半导体STM8S005K6是一颗8位MCU,频率为16 MHz,内置32Kb Flash以及128字节EEPROM、SPI接口、I2C接口、10位ADC,芯片还集成内部时钟振荡器、看门狗和掉电复位等多种功能,提供LQFP48以及LQFP32两种封装形式。
应用案例
广汽新能源汽车2860W交流充电枪
广汽这款充电枪功能比较简单,只提供基本的充电功能盒状态显示。控制盒内部使用端子连接导线,便于更换不同长度的导线,同时也便于组装生产。充电枪内部使用一个单独的电源小板,用于为控制电路供电。
相关阅读:
兆易创新GD32F130C8T6
兆易创新GD32F130C8T6这款MCU内置32位Cortex-M3内核,采用LQFP48封装,主频48MHz,具备64K FLASH和8K SRAM,提供高达3个12-bit 1MSPS ADC和10个通用型16-bit定时器,1个PWM高级定时器,以及配备标准型和高级通信接口。
应用案例
比亚迪1760W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枪
比亚迪这款交流充电枪长度约为5米,额定功率1760W,整体来看定位算是一款便携应急充电产品。而充电枪端头符合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口设计,因此可以给市面上的很多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通用性好。产品自带的控制盒支持接地故障、过/欠压、过温故障、漏电故障、过流故障提示,充电状态正常与否一目了然,用户用着也会很安心。
相关阅读:
应用案例
公牛7040W单相32A交流充电桩
公牛这款充电桩为单相220V使用,支持7kW充电功率。充电桩内置NFC芯片,支持刷卡使用,满足个人家用使用。充电桩设有触控按钮,功能设定方便。智能温控功能的加持,能够避免长时间充电导致过热,充电更加安全。桩体还具备IP66防水防尘,轻松应对户外环境。
相关阅读:
充电头网总结
现如今,MCU已经成为各种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从智能手机到家用电器,再到汽车电子系统和工控设备,无处不在。MCU以其通用性和标准化助力多个领域的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各种功能,使得低成本、低功耗、可靠性强的MCU广受各行业青睐。
随着AI、自动驾驶、全屋智能、智能穿戴等领域的不断发展,MCU的需求还将大幅增加,未来的MCU可能会继续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辅助智能设备SOC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共同绘制“元宇宙”新概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