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碳化硅器件的技术路线主要有平面型和沟槽型两种。相较于传统的平面栅结构,沟槽型结构可实现性能的显著提升。槽栅结构通过减小栅极到漏极的电容(Cgd)和总体输出电容,能大幅降低开关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加快开关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频率响应。
我国碳化硅芯片制造关键技术首次突破
据最新的消息,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历经四年自主研发,成功突破了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首次重大突破。
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科研人员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产线上检测产品。图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凭借其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和高导热率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类高性能电子设备。然而,目前业内使用的碳化硅MOSFET芯片主要为平面型,受到工艺限制,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迟迟未能实现量产和应用。
沟槽栅结构相比平面栅结构具有显著优势,包括更低的导通损耗、更好的开关性能和更高的晶圆密度,能够有效降低芯片的使用成本。然而,制造沟槽型碳化硅MOSFET的核心难点在于工艺。碳化硅材料硬度极高,刻蚀过程中的精度和表面处理对器件性能至关重要。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组织核心研发团队经过四年多的探索,最终克服了“挖坑”工艺中的精度、稳定性和表面处理等难题,成功制造出导通性能较平面型提升30%的沟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
这一技术突破为沟槽型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预计一年内,这类芯片将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智能电网、光伏储能等领域投入使用。沟槽结构的应用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电阻,提高续航能力,还能通过提高芯片密度,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碳化硅功率器件相比传统硅基器件具备约5%的续航提升优势,沟槽结构的引入将进一步优化功耗表现,从而降低芯片使用成本。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Yole的预测,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将在未来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2023-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也已启动碳化硅超集结器件的研发工作,这种新结构预计将拥有比沟槽型结构更优异的性能,为未来技术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充电头网总结
此次碳化硅沟槽型MOSFET芯片制造技术的突破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还为推动碳化硅器件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该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光伏储能等领域的推广,其高效率、低能耗的优势将进一步释放,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提升。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材料,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可限量。随着沟槽型结构的引入,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性能和成本竞争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助力中国在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在行业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加速新一代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并推动全球市场的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