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事件
新品
事件
创业
数据
活动
导购
清单
折扣
评测
手机
充电器
无线充
充电宝
车载充
数据线
拆解
充电器
数据线
无线充
充电宝
车充
扩展坞
插线板
电池
视频
充电头网
充电头网学堂
方案
快充
数据
无线充
峰会
活动行
发布会
快充展
无线充展
其他展会
POWER-Z
淘宝店
Amazon
KM002C
KM002C (English)
KM001C
MF001
首页
事件
新品
事件
创业
数据
活动
导购
清单
折扣
评测
手机
充电器
无线充
充电宝
车载充
数据线
拆解
充电器
数据线
无线充
充电宝
车充
扩展坞
插线板
电池
视频
充电头网
充电头网学堂
方案
快充
数据
无线充
峰会
活动行
发布会
快充展
无线充展
其他展会
POWER-Z
淘宝店
Amazon
KM002C
KM002C (English)
KM001C
MF001
注册
登录
Type C 崛起,VOOC 落幕!2016手机快充技术展望
hypoo
08月 23, 2016
Type C 是一个大一统的接口标准,这是所有 3C 产品行业的所有巨头,第一次就一个通用接口达成一致,也是一个接口第一次融入如此之多的丰富功能;这个全新的接口将会深刻的改变许多游戏规则和版图,很多之前活的有滋有味的非主流技术将会或已经被碾压致死,例如 intel 和苹果一直在装逼的 Thunderbolt,再比如 OPPO 装逼已久的 VOOC。
而完全体的 Type C 是什么样的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 3 样东西:USB 3.1 标准,PD 充电协议,重新定义的数据线。
「USB 3.1」
请大家注意,USB 标准组织目前没有 USB 3.0 这个说法,我们所谓的 USB 3.0,就是带宽 5G 的那个玩意,现在叫做 USB 3.1 Gen 1;而真*USB 3.1——带宽直接到 10G 的,叫做 USB 3.1 Gen 2,目前来看大家都还在 USB 3.1 Gen 1 阶段。
在 Type C 接口之前,我们想用 USB 3.1,要么就是硕大无比的 USB –A/B 口,要么就是丑陋无比的在 Micro-USB 旁边附加一个接口,反正都是注定要进入历史垃圾堆的玩意。
当然,设计添加了并不代表厂商就会加,目前国产用了 Type C 的几家,
小米
、乐视、
魅族
的数据线和手机接口都没有加入 TX / RX,所以还是 USB 2.0 的速度;只有 ZUK 的数据线和手机底部接口是完整支持 USB 3.1 Gen 1 的,所以你用上面三家的数据线插 ZUK Z1 的话,从电脑拷贝数据也只有 2.0 的速度,同理 ZUK 数据线配其他 Type C 的手机,数据传输速度也不会有变化。(当然 ZUK 手机简直惨烈)
不过随着移动网络的发达,USB 接口的作用被无限弱化,一般来说用户连接电脑的次数越来越少,USB 3.1 的紧迫性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另外一方面,USB 3.1 工作在 2.5Ghz 的频率,会对附近的射频信号造成干扰,例如 2.4Ghz 的 WIFI 和 LTE Band 41 等频段,而且无法解决!!因为 USB 数据线是直接接入手机主板的,你必须保证这玩意连接到芯片,传统的 EMI 电磁兼容方法几乎完全失效,就好像你在吞咽东西的时候不可能呼吸一样。
不过结合第一点,USB 3.1 能用到的次数实在太少了,用户一边高速传输数据一边高速上网的场景更少,而且因为 USB 3.1 的高带宽,数据一会就传完了,所以实际影响相当有限。
当然,在 2016 年,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大家都会升级手机接口和数据线,加入对 USB 3.1 Gen 1 的支持。谁在 2016 年还出不支持 USB 3.1 的 Type C,那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祖国!
「PD 充电协议」
PD 协议 USB 组织喊了很多年了,至今都没有落到实处,因为首先这玩意一开始并不完整,不如高通 QC 2.0/3.0 和
mtk
PEP 系列对细节那么完善,很多识别和电压转换步骤都是半成品,据说苹果新 Macbook 和谷歌 Chrome Book 的 PD 识别都不一样….. 当然我没钱试这两个玩意……
另外,NEXUS 5X/6P 的 5V=3A 我觉得并不像是 PD 协议,而是 Type C 自带的一个 3A 充电标准,也不知道是不是测量仪器的问题,我测出来最高只有 5V 2A 左右。
同时,PD 的出现,又给了工信部一个机会。2015 年年末的时候,工信部泰尔实验室突然拉了一帮手机厂商和 IC 厂商,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旨在制定快速充电国家标准的会议。
虽然因为利益分歧过大,导致大家都没谈拢,但是关键点的认同还是有的:
A. 确定国家标准基于 PD 协议,分为高压、低压两种,通过细化定义进行固定。
B. 确定了一旦标准实施,「电量从额定容量的 0% 增至 80% 期间,电池平均充电功率大于
15W 或平均电流大于 1.5C 的充电模式。」才能称为快速充电。如此一来,市面上绝大多数号称支持快充的辣鸡都面临违规,特别是部分猖狂号称 5V=2A 快充的。
C. 吔屎啦高通!
正如同多年前工信部制定 USB 充电标准一样,这次如果手机快速充电标准制定国家标准,其意义相当深远。因为
USB PD
协议最终版还在制定中,USB 组织也在观望世界上其他组织的看法;一旦国标顺利进行,必将如同 TDD-LTE 一般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快充国标相对来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有利于净化市场中各种乱七八糟号称快充结果都不快的局面,并逼迫厂商提升产品素质,虽然泰尔只是想多搞点检测费……
「重新定义数据线」
手机数据线现在鱼龙混杂,太多太多的劣质产品统治了市场,而且就算是厂商自己带的数据线也没好到哪里去。比如著名的世界 500 强——
华为
,在 Mate 7 之前随机数据线都是按照 1A 的标准生产的,这样的数据线电阻很大损耗极高,甚至可能出现长期大功率充电过热导致的种种安全问题。
而 USB Type C C 协议修订了数据线规范,一举将手机数据线从 2A 提到了 3A / 5A 两个级别,其中 5A 线材强制加入 E-Mark 电子标记芯片,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从设计角度来讲,光是电流承载方面,Type C 就爆了苹果
lightning
不知道多少个太阳系。
如此之高的电流承载能力,也为最高 20V=5A 共计 100W 的传输能力做好了基础,也为 OPPO VOOC 打上了螳臂挡车的 Flag。
5A 的线材一般都是全新的 Type C to Type C,也就是所谓的双 C 口。双 C 口的好处就是充分利用了 Type C 双向通信的设计特点,不用区分正反更不用区分大小端口;而且因为针脚的增多,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因为双向通信,一个 Type C 母座可以衍生出无穷的扩展接口:VGA/Displayport/USB-A/3.5㎜音频口……笔记本可以跟 New Macbook 一样做的超轻薄,机身只留一个 Type C;手机更是可以从 MHL 这些破玩意中间解脱出来,只要做好 Type C 就能拥有电脑一样的扩展性。
那么如何简单判断 Type C C 线材的好坏呢?可以直接看数据线 Type C C 那端塑料包覆的长度,因为要达到 3A 以上电流通过能力,正常的厂商都会在 Type C C 端口后增加一些保护措施,这就使得其整体端头长度大大超过老款的 Micro USB;反之,塑料包覆段越短,说明用料越渣,保护措施不到位,电流承载能力越弱。
▲以上分别是某厂商 USB 2.0 的数据线(呵呵),49 元的 ZUK USB 3.1 数据线 (额定 3A),以及 200+RMB 一根的贝尔金 USB 3.1 数据线 (应该能到 5A)。
当然,因为如此之高的设计规格,对线材设计的要求到达了空前复杂的新高度,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一加 2 的数据线,参见这篇文章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 2 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
一加 2 的数据线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造成烧毁~~
「VOOC,时代的悲剧」
VOOC 已经被 OPPO 吹了很久了,甚至被其宣传所神话,今天就来扒开外衣,看看它的穷途末路。
一般来说手机没电的时候,电池电压是在 3V 左右,随着电量上升电压不断升高;传统充电就是 5V 电压到 USB 端口,然后手机里面的降压线路跟着电池电压,给个高点的充电电压,比如电池 3.4V 就转换成 3.6V 的充电电压。
而高通 QC 2.0 / 3.0 和 MTK PEP 1. 0 / 2.0 技术,就是加强了手机里面的降压线路:充电器给到 USB 端口的是 9V 乃至 12V,然后手机降压线路再降到 5V 以下给电池充电;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触碰到数据线 2A 的「电流红线」,降低充电损耗,最大限度的降低改变现状的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充电功率。
而 VOOC 是走的另外一个路子:在 Micro USB 端口自己添加了两个引脚,通过这两个引脚传输更多的电力。普通的 Micro USB 端口到 2A 以上可能会出问题,OPPO 加强数据线材质,同时把原来应该放在主板上的降压线路直接弄到了充电器上;这样一来,OPPO 手机和充电器识别之后,就是充电器直接连接到电池保护板,不再经过手机主板的转换了。
而且多出来的两个针脚还可以起到识别的作用,接入 VOOC 自己的充电器和数据线才会直冲,普通的 Micro USB 就上 5V 2A,这是个相当机智的设计。
所以 OPPO 一开始可以做到很高的功率,那时候 QC 2.0 为代表的高压充电还在摸索阶段,VOOC 没有那么多识别、转换的麻烦事,只要增加电流就可以了;同时因为充电器直连电池,所以手机发热量更小。
但是,总是有个但是~~VOOC 这套技术并不是 OPPO 原创,而是联想做出了工程样机,找到赛尔康做的方案,当然基于联想一贯的脑残本质,很快不了了之~~结果后面据说有些人入职 OPPO,于是就找赛尔康完善了这套技术。
但是 OPPO 毕竟是个专供脑残群体的品牌,内部对技术也不甚了解,一开始甚至提出了 5V 10A 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赛尔康表示狗带……然后降到 5V 7A,还是倒地不起……最后妥协,FIND 7 上了 4.5A。
所以 FIND 7 的充电器硕大无比,因为本来就是个赶工的产物;结果后面充电器做小了,OPPO 又嫌成本高,规格又倒退了 5V 4A……对比 24W 比比皆是的高压方案,VOOC 在速度上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再说电池,当时做 FIND 7 的时候,国产电池厂商还没做好电芯的准备,只有索尼有长期技术积累;但是面对 20W 左右的输入功率,索尼电芯也跪了,据路边社消息,前几批的 FIND 7 电池只有大约 300 次循环寿命,相比主流的 500 次,呵呵~~
而且 OPPO 特别喜欢在电量百分比上造假,很多机型在还有 300ma 电流的时候就报 100%,而正常的手机在这个时候还是 97% 左右,为了电池寿命做的涓流还需要 20 分钟到半小时……VOOC 充电快,确实也离不开 OPPO 软件部门的「大力优化」!
好吧,这些都是 VOOC 的过去;我们谈谈未来,为什么 Type C 会对 VOOC 造成阻碍。
首先是成本,Type C 直接定义了最高 5A 的数据线,对于 OPPO 来说就是搞了很多年的数据线一下子成了别人的货架产品,而且双 C 口数据线在可靠性上明显高于 OPPO 在 Micro B 口上挖出来的那两个线;如果 OPPO 不用 C 口,那会背弃时代潮流,如果用了,毫无疑问多年积累直接飞灰。
同时得益于 QC 2.0 和 MTK PEP 在 2015 年的崛起,相应的各种 IC 及配套元器件雨后春笋般疯长,比较好的 24W 快充头可能 2015 年还要 30 元左右,到了 2016 年量产成本直接到了 20 元甚至更低;然而 OPPO 因为自己的封闭性享受不到这个福利,不得不面对充电功率不如人,但是价格却比别人贵的奇怪局面。
其次是技术,直冲本身并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门槛,QC 3.0 的起始电压定义到了 3.6V,PD 协议据说也要加入直冲模式;对于这些方案来说,想高压就高压,想低压就低压~高压提高功率,低压提高效率,只要算法搞得好,要什么效果都是轻而易举。
然而 OPPO 这几年都在拼了命的宣传高压方案怎么怎么辣鸡,自己的直冲怎么怎么 NB;这也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技术选择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下面那个图一开始还画错了,各家宣传名词和技术对应完全搞混,被我打脸之后重新画了)
如上所述,即使 Type C 直接定义了最高 5A 的数据线,如果 OPPO 坚持走低压路线,最高也只能 25W 左右,始终无法对第一代产品实现突破,更别提对 QC 3.0 和 PEP 2.0 形成优势了。
Type C 不是不能做 VOOC,而是 Type C 本来就是对 VOOC 大部分重要技术的一次更新换代,只不过这个成本只能由 OPPO 独自咽下。
8V-5V 之间的降压技术已经很成熟,在这个区间转换效率可以达到 90%~95% 甚至更高,只要配合 3A 的数据线就可以轻易达成 24W 左右的功率,成本更低~~如果电池行业得到突破,只要电压稍微提升一点,功率就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
总结一下:VOOC 需要充电器、数据线、直充线路、电池的配合,而在大环境的变动之下,OPPO 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供应链面临着价格比人贵,效果却不如人的怪圈;而随着 Type C 和电池技术的发展,直冲技术变得毫无门槛,大量成熟的货架产品让重金研发的 VOOC 彻底变成一个被时代碾压的笑话。
OPPO 用 Type C,就意味着数据线等技术的积累变得毫无卵用,VOOC 泯然众人矣;如果不用 Type C,很多新功能和特性就没办法配备在手机上,而且别人也不会停止进步。
这就是一个封闭生态链产品的尴尬,其实苹果 Lightning 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但是苹果庞大的利益链条和影响力并不是 OPPO 能比的,强行续命 Lightning 毫无压力,这就是差距。
「QC 3.0 和 PEP 2.0」
QC 3.0 和 PEP 2.0 是对上一代高压快充标准的升级,双方没有再对最高功率做大的升级,而是不约而同的将重点放在了提升效率上。
2015 年快充达到或者接近 24W 的几款机型:魅族 PRO 5/乐视 1s/联想 P1 实测是 12V 1.8A,MOTO X Style 是 9V 2.2A;高电压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线路损耗,但是 12V 在降压线路上损耗过高,虽然前三款都采用了全金属机身,良好的散热减轻了损耗发热的问题,但是既然能降低为什么不降低呢?
至于 MOTO X Style,高达 2.2A 的电流对线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 MOTO 自带的充电器没有 USB 大口,而是强制搞了个一体式。同时 X Style 最头痛的毛病是索要的电流过高,导致很多快充
移动电源
直接过保护;目前除了魅族快充版移动电源之外,包括乐视、
anker
等支持快充输出的移动电源都没有办法给 X Style 充电。
而配合 Type C 的标准,QC 3.0 和 PEP 2.0 分别对电压做了调低,并提出了精确电压管理的概念:电压都会控制在 9V 以下,利用 3A 数据线提高电流,提升降压路线的效率;其次不会是握手检测后,直接 5V 跳 9V 跳 12V,然后固定该电压一路冲到死,而是结合电池温度、实时转换效率、电池电量等因素,以 0.2V(QC)/0.5V(PE) 做精确动态调整,提升整体效率。
在精确管理的同时,还有个「恒功率」的概念——如从 8V=3A 调节到 6V=4A,功率不变电压降低,这些都是 QC 3.0 和 PEP 2.0 带来的新特性。当然高通和 MTK 的分歧还是有的,比如高通认为 0.2V 充电更精细,MTK 觉得 0.5V 步进就够了,手机电池就那么大,太精细有什么卵用?
「结语」
不管是 VOOC 的落幕还是 QC 3.0/PEP 2.0 的新特性,都离不开 Type C 标准带来的全新变革;这也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接口进行革命的时候,会对所有使用它的产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也许 USB 3.1/PD 协议乃至未来的整合 Displayport 对普通用户来说都太过遥远,但是 Type C 对数据线的重新定义,将会深刻的改变电脑与手机。
疯狂到难以置信的扩展度,最高 5A 的电流承载能力,最高 10G 的带宽,双向通信与充电;还要什么自行车?USB 终于可以变成真*「通用串行接口」了。
(前言:此文撰写于2016年1月,科普部分依然很有参考意义,部分言论不代表充电头网立场。) 相关阅读:
谁才是未来?QC/MTK PE/USB PD三大快充技术对比
微信公众号
搜索”chongdiantou001“加关注,掌握最新的充电数码配件消息【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充电数码行业动态,请添加充电头网
个人微信号
”chongdiantou2015“为好友,数百位业内人士等你结识!
0
0
猜你喜欢
8850mAh容量的性能平板,盘点小米Pad标准版平板电池容量
交付延期!宁德时代定于26年供应46型大圆柱电池
安克创新、大疆户外电源依旧占据前列,德国亚马逊户外电源12月销售榜单公布
储能阵线的大头兵,东来18650-2000电芯介绍
10000mAh容量、33W快充的Pro级平板,盘点REDMI Pad平板电池容量
评论
发送
活动预告
2025(春季)亚洲充电展
专题报道
充电头网2800篇拆解报告
全球100家充电器代工厂汇总
100家功率器件厂商汇总
一文读懂PD 3.1全产业链
UFCS融合快充产业报告
USB4高速传输产业报告
50款USB-C生态产品解析
评论